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近日,清华大学出版社举办《景观社会的图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欧洲绘画研究》新书分享会。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青年学者范晓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批评家王端廷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批评家王春辰,中央电视台导演楼建军等嘉宾参会。
《景观社会》是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的代表作,他认为“世界已经被拍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影像物品生产与物品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景观已成为一种物化了的世界观,而景观本质上不过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景观就是商品完全成功的殖民化社会生活的时刻”。该书于1967年出版并产生广泛影响。与会嘉宾结合当下新媒体和图像时代的语境,深入剖析了景观社会中图像对人的异化,以及欧洲当代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解构和揭示图像的过程,并对该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现场讨论气氛热烈,许多听众对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充满兴趣,作为研究欧洲当代绘画的*新著作,书中分析的艺术家和当代艺术的主题均与当下的艺术创作以及国际艺术的整体发展趋向密切相关,著作的研究成果对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该书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位欧洲艺术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他们大多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后,成长于“景观社会”中,影像使他们的生活与视觉经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与以往艺术家相比,他们使用图像的方法和目的有所转变,艺术作品也呈现了新的特质。作者从比对他们的作品与原初参照图像的关联入手,力图挖掘他们使用图像的深层动因。这些绘画真实地记录了一个身处图像世界的生命体对“景观”的反思与批判。(徐潇然)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