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苦咸水,吃上甘甜水,美啊!”山东省武城县郝王庄镇崔俊臣老人感慨,南水一来,深井封了,再也不用为饮水发愁了。
“水垢少了!”北京市丰台区星河苑小区居民刘梅拿出烧水壶现身说法。南水北调,让北京市自来水硬度由每升380毫克降至每升120—130毫克。
作为世界规模.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全面通水5年,沿线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水质好了,水量足了,环境美了。“新水网”优化水资源,东中线工程5年累计调水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5年来,沿线各地坚持调水、治水和用水相结合,不断推进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
调水——
7个太湖水量,让40多个北方城市解了渴
缺水!缺水!北方大地盼水。
在中国水资源分布图上,这是一道令人纠结的不等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河川径流80%以上;黄淮海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2%,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等布局极不匹配。
经历50多年论证,数十万建设者10多年攻坚,南水北调,这个跨越半个世纪的梦想变成现实。
千里江水北上,效益几何?
——这是解渴北方的输水线。
5年来,东中线调水300亿立方米,相当于调出7个太湖的水量,大大缓解了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河南省平顶山市居民张海青忘不了,2014年那场大旱,让“水缸”白龟山水库见了底,这座人口达百万人的城市供水告急。关键时刻,南水北调应急调水,长江水400里驰援,解了燃眉之急。
同样大旱,2016年山东南四湖湖底干裂。东线工程泵站开足马力,为久旱的南四湖送来“救命水”。
“调来的长江水,和本地水南北相通、东西互济,‘新水网’惠及齐鲁大地,供水范围覆盖61县市区,每年可增加净供水量13.53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瞿潇说。
在北京,年均调水10亿立方米,打通水系,构建“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三水联调的供水保障网,全市人均水资源量提高到150立方米。
——这是保障饮水的安全线。
“南水北调不仅是供水工程,更是保障水安全的战略选择,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体现。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让南水北调工程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说。
文章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