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都会出现肚子咕噜咕噜响、肚子疼,排完稀水样便以后症状就会缓解,这种情况俗称“五更泻”,中医认为可能是肾阳虚导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储真真介绍,如果反复出现肚子疼、拉稀、大便形状总是缺一块,就要考虑是否有肠息肉的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 中医认为息肉是积证,与瘀血和痰湿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常吃不易消化的肉类等油腻食物,肉类在体内容易形成痰湿,痰湿时间长了就会变成痰凝。痰凝会阻滞身体的气机,导致气机运行不通畅,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淤血。痰凝和淤血时间久了逐渐就会形成包块,就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西医认为息肉是一个消化系统的良性肿瘤。但是,这个良性的肿瘤如果比较大,或者增长比较快,或者形体不规则,或者质地比较硬,就有可能会转成恶性的肿瘤。
得了息肉不要怕,中医*有妙方!快一起学起来。
袪痰散瘀调体方由浙贝母(30克)、莪术(10克)、清半夏(6克)、玄参(15克)组成。袪痰散瘀调体方可袪痰散瘀、调理体质,推荐肠胃虚弱的人或肠息肉患者服用。
浙贝母和莪术属于君药,浙贝母袪痰、软坚散结。
莪术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清半夏能够化痰散结。
玄参滋阴清热,软坚散结。
清半夏和玄参能够增加浙贝母和莪术软坚散结、化包块的作用,将四味药合在一起制成的袪痰散瘀调体方,袪痰、活血散瘀、软坚散结的效果非常好。
推荐肠息肉患者,在袪痰散瘀调体方的基础上,加入30克茯苓,30克党参,15克补骨脂,可以更好地达到补肾健脾、袪痰、活血、散结的效果。
茯苓和党参都能够健脾,但茯苓还可健脾渗湿、止泻。
补骨脂补肾温阳、涩肠止泻。
*提示,如果患者服用上述中药后,仍不见好转或者“五更泻”反复发作,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资料来源:央视《健康之路》)
本文转载自央视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